中国4个成语故事_中国4个成语故事有哪些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尽力回答大家关于中国4个成语故事的问题,希望我的解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关于中国4个成语故事的话题,我们开始讲解吧。

1.四字成语的寓言故事

2.四字成语故事及寓意大全

3.中国成语故事中有四个成语我能写出它们的名字?

中国4个成语故事_中国4个成语故事有哪些

四字成语的寓言故事

       1. 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名

        历史故事成语及主要人物 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 卧薪尝胆(勾践) 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完璧归赵(蔺相如)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 耳) 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 卧薪尝胆(勾践) 杀妻求将(吴起) 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一字千金(吕不韦) 指鹿为马(赵高) 焚书坑儒(秦始皇) 图穷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一饭千金(韩信) 四面楚歌(项羽)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 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鞠躬尽瘁(诸葛亮) 三顾茅庐(刘备)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 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 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 宝刀不老(黄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 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入木三分(王羲之) 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画龙点睛(张僧繇) 江郎才尽(江淹) 精忠报国(岳飞) 东窗事发(秦桧) 胸有成竹(文与可) 秦 :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 焚书坑儒(秦始皇) 穷图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一饭千金(韩信) 四面楚歌(项羽)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 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 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 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 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 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宋: 精忠报国(岳飞) 东窗事发(秦桧) 胸有成竹(文与可)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故事出自《国语·吴语》。

        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

        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

        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

       

        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

        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

        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

        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

        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故事见于《庄子·秋水》。

        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

        ·“枕戈待旦”出自刘琨《与亲故书》,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后来用作成语,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

        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故事出自《史记·魏世家》。成语“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扩大。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

2.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寓言故事相关的成语

        鹬蚌相争

        守株待兔

        画蛇添足

        自相矛盾

        量体裁衣

        杯弓蛇影

        螳螂捕蝉

        亡羊补牢

        人面兽心

        无价之宝

        曲高和寡

        囫囵吞枣

        庖丁解牛

        起死回生

        患得患失

        庸人自扰

        嗟来之食

        塞翁失马

        痴人说梦

        井底之蛙

        刻舟求剑

        滥竽充数

        南辕北辙

        惊弓之鸟

        对牛弹琴

        掩耳盗铃

        叶公好龙

        黔驴技穷

        东施效颦

        杞人忧天

        狐假虎威

        买椟还珠

        画饼充饥

        不可救药

        拔苗助长

        疑邻盗斧

3. 四字成语的故事 要简短的

        成语小故事----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参考资料:

?si=2。

4. 四字成语故事(急)

        “风声鹤唳”这则成语的唳是鸟叫。

        把风的响声、鹤的叫声,都当做敌人的呼喊声,疑心是追兵来了。形容惊慌失措,神经极度紧张。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谢玄传》,坚众奔溃,余众弃甲宵遁,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组织90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

        东晋王朝派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带领8万精兵迎战。 苻坚认为自己兵多将广,有足够的把握战胜晋军。

        他把兵力集结在寿阳(今安徽寿县)东的淝水边,等后续大军到齐,再向晋军发动进攻。 为了以少胜多,谢玄施 出计谋,派使者到秦营,向秦军的前锋建议道:“贵军在淝水边安营扎寨,显然是为了持久作战,而不是速战速决。

        如果贵军稍向后退,让我军渡过淝水决战,不是 更好吗?” 秦军内部讨论时,众将领都认为,坚守淝水,晋军不能过河。待后续大军抵达,即可彻底击溃晋军。

        因此不能接受晋军的建议。 但是,苻坚求胜心切,不同意众将领的意见,说:“我军只要稍稍后退,等晋军一半过河,一半还在渡河时,用精锐的骑兵冲杀上去,我军肯定能大获全胜!” 于是,秦军决定后退。

        苻坚没有料到,秦军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指挥不统一,一接到后退的命令,以为前方打了败仗,慌忙向后溃逃。 谢玄见敌军渍退,指挥部下快速渡河杀敌。

        秦军在溃退途中,丢弃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乱,自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那些侥幸逃脱晋军追击的士兵,一路上听到 呼呼的风声和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晋军又追来了,于是不顾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

        就这样,晋军取得了“淝水之战”的重大胜利。 ------------ 西晋末年发生内乱,因为长期的动荡不安,最后西晋不幸灭亡。

        琅琊王司马睿就在建康建立了东晋。 当晋朝渡江来到南方,胡人就霸占了北方。

        不过,北方后来被前秦全部占领,与江南的东晋对立。当时前秦的首领叫苻坚,他请汉人王猛当他的宰相,一心要让国家变得十分强盛。

        为了完成统一中国的心愿,苻坚就带着八十万大军攻打南方。晋朝的君臣一听到消息都非常害怕,只有丞相谢安十分镇定,从容不迫地安排打仗的事情。

        就在淝水这个地方,谢安趁前秦军队还没集合好,迅速派兵渡河去偷袭前秦的军队。前秦因此输得很惨,士兵到处逃命,听到风声或鹤叫的声音,都以为晋军来了,非常害怕。

        在这场战役中,前秦的士兵伤亡惨重,同时决定了南北日后长期对峙的局面。骡骑王武于;是卫玠之舅,隽爽有风姿,见玠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释义“惭”,惭愧;“形秽”,丑陋,不体面。因为自己在某一方不如别人而有一种惭愧的感觉。

        故事 晋朝时候,有个骠骑将军名叫王济,相貌英俊,待人接物也 很有风度。虽然是个提刀弄枪的军人,但平时读书论经,才学很好, 在城里也颇有名声。

        有一年,王济的外甥卫玠母子前来投靠王济。王济一见卫玠如此眉清目秀,风度翩翩,简直惊呆了。

        他对卫母说: “人家都说我相貌漂亮过人,现在与外甥一比,就像把石块与明珠宝玉放在一起,我真是太难看了!” 过了几天,王济带着卫玠,骑着马去拜见亲朋好友。走到街上。

        看见卫玠的人都以为他是白玉雕成的,大家都争着围观,你挤我拥。 几乎哄动了全城。

        好不容易到了亲戚家,亲友们想了解一下卫万玠以外貌漂亮,学问是否出众,便坚持要他讲解玄理。卫玠推辞不了,便讲了起来。

        讲的时间不长,听的人却没有一个不称赞他讲得精深透彻的。人们嘻笑着说:“看来,你们三王抵不上卫家的一个儿郎啊!”王济说:“是啊,和我这外甥一起走,就像有明珠在我身旁,熠熠发光。”

        秋时代,楚平王是个很迷恋女人的君王,后来还霸占了自己的儿媳妇。大臣伍奢对君主这样的行为非常反对。

        楚王一不高兴,下令把伍奢抓起来,连伍奢的大儿子也一起被杀死。然后,二儿子伍子胥看情形不对,他赶紧逃命。

        一路上躲躲藏藏,有什么风吹或草摇动的声音,他都会被吓到。有一天,伍子胥来到江边,遇到一个渔翁,伍子胥把事实真相都告诉了他。

        后来,渔翁上岸帮他找吃的,伍子胥怕他去告密,就躲在岸上的芦苇丛里。等到渔翁一回来,发现他不在,就要他不用担心,快点出来,让他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当伍子胥要走之前,还叮咛渔翁千万不要跟别人说起见过他的事情。渔翁见伍子胥怀疑自己,为了不让他担心,竟然投江而死。

        伍子胥非常难过,继续逃亡的生活。后来,他在吴国受到重用,掌握了吴国的军队,他立刻攻打楚国,报了杀父的深仇大恨。

        三国时代,西蜀和东吴发生战争。 东吴渐渐抵抗不了西蜀。

        东吴派出赵咨向魏国求救。 当时吴国和魏国之间,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吴国仍然不得不去请求魏国的帮忙。

        赵咨一到许都,魏文帝曹丕的态度十分傲慢,因为他瞧不起东吴。 于是,他故意问赵咨:“东吴像你这样的人才有多少啊?” 赵咨很有自信的回答:“我国聪明能干、文武双全的人,大概有八、九十人。

        像我这么差的人,多得可以用车来载,用斗来量,实在数都数不完啊!”战国时代的齐威王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当上了皇帝。 年轻的他因此骄傲自满,每天饮酒作乐,不但不处理国家大事。

        不准大臣劝阻,如果。

5. 寓言四字成语故事

        四字寓言成语故事,例如:成语寓言故事:鹬蚌相争 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战国时策士,纵横家苏秦的弟弟)替燕国游说赵惠文王,讲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来的时候经过易水,恰好看到蚌出来晒太阳。

        鹬趁机啄蚌的肉,蚌把两扇介壳一闭就夹住了鹬的喙。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

        ’蚌也针锋相对地说:‘今天不出,明天不出(夹住不放),就有死鹬。’两者谁也不肯罢休,这时过来一个渔父把两者一起拎走了。”

        燕赵相对抗,都搞得很疲劳,我恐怕强大的秦国正在扮演渔父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虑。惠文王赞同苏代的意见,停止对燕国用兵。

        成语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

        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

        突然, 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妄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6. 四字好词多一点的寓言故事(2个,一个也可以)

        求千里马传说古代有一个非常喜爱骏马的国君,为了得到一匹胯下良骑,曾许以一千金的代价买一匹千里马。

        普天之下,可以拉车套犁、载人驮物的骡、马、驴、牛多的是,而千里马则十分罕见。派去买马的人走镇串乡,像大海里捞针一样,三年的时间过去了,连个千里马的影子也没有见到。

        一个宦宫看到国君因得不到朝思暮想的千里马而怏怏不乐,便自告奋勇地对国君说:“您把买马的任务交给我吧!只须您耐心等待一段时间,届时定会如愿以偿。”国君见他态度诚恳、语气坚定、仿佛有取胜的秘诀,因此答应了他的请求。

        这个宦官东奔西走,用了3个月时间,总算打听到千里马的踪迹。可是当宦官见到那匹马时,马却死了。

        虽然这是一件令人非常遗憾的事,但是宦官并不灰心。马虽然死了,但它却能证明千里马是存在的;既然世上的确有千里马,就用不着担心找不到第二匹、第三匹,甚至更多的千里马。

        想到这里,宦官更增添了找千里马的信心。他当即用500金买下了那匹死马的头,兴冲冲地带着马头回去面见国君。

        宦官见了国君,开口就说:“我已经为您找到了千里马!”国君听了大喜。他迫不及待地问道:“马在哪里?快牵来给我看!”宦官从容地打开包裹,把马头献到国君面前。

        看上去虽说是一匹气度非凡的骏马的头,然而毕竟是死马!那马惨淡无神的面容和散发的腥臭使国君禁不住一阵恶心。猛然间,国君的脸色阴沉下来。

        他愤怒地说道:“我要的是能载我驰骋沙场、云游四方、日行千里的活马,而你却花500金的大价钱买一个死马的头。你拿死马的头献给我,到底居心何在?!”宦官不慌不忙地说:“请国君不要生气,听我细说分明。

        世上的千里马数量稀少,不是在养马场和马市上轻易见得到的。我花了3个月时间,好不容易才遇见一匹这样的马,用500金买下死马的头,仅仅是为了抓住一次难得的机会。

        这马头可以向大家证明千里马并不是子虚乌有,只要我们有决心去找,就一定能找到;用500金买一匹死马的头,等于向天下发出一个信号。这可以向人们昭示国君买千里马的诚意和决心。

        如果这一消息传扬开去,即使有千里马藏匿于深山密林、海角天涯,养马人听到了君王是真心买马,必定会主动牵马纷至沓来。” 果然不出宦官所料,此后不到一年的时间,接连有好几个人领着千里马来见国君。

        这则寓言通过价值500金的马头使国君众望所归,招至卖马人纷至沓来的故事,说明为了做成一件大事,首先必须要有诚意和耐心。而一个人谋事的决心,不仅仅是反映在口头上,更重要的是应该用实际行动来体现。

        黔驴技穷 过去贵州(黔)这个地方没有驴。有个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了一头驴,运来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驴放到山脚下。

        一只老虎看见了驴,以为这个躯体高大的家伙一定很神奇,就躲在树林里偷偷观察着,后来又悄悄走出来,小心翼翼地接近驴,不知道驴子的底细。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大虎大吃一惊,远远躲开,以为驴要咬自己了,非常恐惧。

        然而,老虎反复观察以后,觉得驴并没有什么特殊本领,而且越来越熟悉驴的叫声了。 老虎开始走到驴的前后,转来转去,还不敢上去攻击驴。

        以后,老虎慢慢逼近驴,越来越放肆,或者碰它一下,或者靠它一下,不断冒犯它。驴非常恼怒,就用蹄子去踢老虎。

        老虎心里盘算着:“你的本事也不过如此罢了!”非常高兴。于是老虎腾空扑去,大吼一声,咬断了驴的喉管,啃完了驴的肉,才离去了。

        唉!那驴的躯体高大,好像有德行;声音洪亮,好像有本事。假如不显出那有限的本事,老虎虽然凶猛,也会存有疑虑畏惧的心理,终究不敢攻击它。

        现在落得如此下场,不是很可悲吗?郑人买履郑国有一个人,眼看着自己脚上的鞋子从鞋帮到鞋底都已破旧,于是准备到集市上去买一双新的。 这个人去集市之前,在家先用一根小绳量好了自己脚的长短尺寸,随手将小绳放在座位上,起身就出门了。

        一路上,他紧走慢走,走了一二十里地才来到集市。集市上热闹极了,人群熙熙攘攘,各种各样的小商品摆满了柜台。

        这个郑国人径直走到鞋铺前,里面有各式各样的鞋子。郑国人让掌柜的拿了几双鞋,他左挑右选,最后选中了一双自己觉得满意的鞋子。

        他正准备掏出小绳,用事先量好的尺码来比一比新鞋的大小,忽然想起小绳被搁在家里忘记带来。于是他放下鞋子赶紧回家去。

        他忙忙地返回家中,拿了小绳又忙忙赶往集市。尽管他快跑慢跑,还是花了差不多两个时辰。

        等他到了集市,太阳快下山了。集市上的小贩都收了摊,大多数店铺已经关门。

        他来到鞋铺,鞋铺也打烊了。他鞋没买成,低头瞧瞧自己脚上,原先那个鞋窟窿现在更大了。

        他十分沮丧。

7. 关于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坐井观天 井底之蛙 刻舟求剑 狐假虎威 守株待兔 揠苗助长 叶公好龙 自相矛盾 掩耳盗铃 南辕北辙 画蛇添足 滥竽充数 亡羊补牢 杯弓蛇影 买椟还珠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夜郎自大 黔驴技穷 杞人忧天狐假虎威 鹬蚌相争 画蛇添足 井底之蛙 庖丁解牛 望洋兴叹 杞人忧天 愚公移山 滥竽充数 郑人买履 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守是 守候、等候 的意思 ,“株”是指 露在地面上的树木的根和茎.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守候在树旁,等着捡撞死的兔子.比喻不主动地努力,存着侥幸的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邯郸学步: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百发百中: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不合时宜: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曲突徙薪: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亡羊补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掩耳盗铃: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四字成语故事及寓意大全

       一、愚公移山

       原文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不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大意北山愚公长叹一声,回答说:“你太顽固了,顽固得一窍不通,你简直还不如那个寡妇和不懂事的小孩。即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呀!儿子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孙子的儿子又有儿子,他的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但是山不会再增加了,还怕挖不平它吗?

       寓意比喻十分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二、夸父逐日

       原文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大意夸父不自量力,想要追上太阳的影子,一直赶到太阳落下的隅谷旁边,他口渴极了,想得到水喝,就跑去饮黄河、渭河的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喝,他又跑到北方去喝大湖里的水。还没有走到,半路上他就渴死了。他丢弃掉的手杖,为尸体的脂膏和肌肉所浸润,生长成一片茂密的树林,名叫邓林。邓林覆盖面积方圆达几千里。

       寓意表现了人们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坚强决心。也比喻自不量力。

       三、两小儿辩日

       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大意孔子到东方游历,看见路旁有两个小孩在争辩,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最近,到了中午离人最远。”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最远,中午离人最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升的时候有车盖那样大,到了中午,却只有盘子那样大,这不是远的看起来小近的看起来大吗?”后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时,天气还是凉丝丝的,中午就热得像手伸到热水里,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孔子无法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寓意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四、余音绕梁

       原文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大意从前韩娥东去齐国,路上粮食吃完了,经过雍门时,就靠卖唱来换取食物。她走了以后,歌声的余音还在栋梁上久久萦绕,三天不断,附近的居民还以为她没有离开。

       寓意形容歌声优美动听,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比喻诗文意味深长。

       五、齐人攫金

       原文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大意从前齐国有一个渴望得到金子的人,清早穿戴整齐来到市场上,走进一家卖金子的店铺,抓起一块金子就跑。官吏捉住了他,责问道:“这么多人都在那里,你为什么还偷人家的金子?”他回答:“我拿金子的时候,没有看见人,只看见金子。”

       寓意比喻利欲熏心而不顾一切。

       

扩展资料:

       《列子》又名《冲虚真经》 ,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出现以后,便尊之为《冲虚真经》,且封列子为冲虚真人,其学说被古人誉为常胜之道。

       《列子》是中国古代先秦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属于诸子学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其书默察造化消息之运,发扬黄老之幽隐,简劲宠妙,辞旨纵横,是道家义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列子》的每篇文字,不论长短,都自成系统,各有主题,反映睿智和哲理,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只要我们逐篇阅读,细细体会,就能获得教益。它完全可以与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相媲美,但在意境上远远超越《伊索寓言》。

中国成语故事中有四个成语我能写出它们的名字?

       1. 四字成语小故事大道理全集

        成语小故事----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5.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

        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

        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

        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7.一字之师 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

        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2. 比较经典的四字成语,能找到典故,意思,寓意,越详细越好

        1.疑邻盗斧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3.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4.乘风破浪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5.一衣带水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6.高山流水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

        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一夜伯牙乘船游览。

        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

        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7.一字之师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

        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8.专心致志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

        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

        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

3. 四字成语寓意好的

        吉星高照 [ jí xīng gāo zhào ] 解释:吉星:指福、禄、寿三星。

        吉祥之星高高照临。 出自:陈残云《热带惊涛录》:“那是他在香港当学徒时刺上的,带有'吉星高照'之意。”

        示例:此后,~,他在政治上将有飞黄腾达的日子。 ◎徐迟《牡丹》 语法:主谓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用于书面语 例 句 陈残云《热带惊涛录》:“突然发现他右臂上刺着一个淡蓝色的八角星,那是他在香港当学徒时刺上的,带有‘~’之意,可是那家伙认为是‘不良分子’的标志,立刻被扣住。”

        近义词 红鸾照命 吉祥如意 大吉大利 洪福齐天 吉人天相 三生有幸。

4. 写出4个成语故事及道理和4个寓言故事及道理,急

        刻舟求剑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

        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国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

        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 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

        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画蛇添足 古代楚国有个主管祭祀的官员,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

        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要不大家一起在地上比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画蛇添足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于是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还能够为它画脚呢!”他还没有画完蛇的脚,另一个人的蛇就画好了,那个人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随后喝完了那壶酒。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那壶酒。

        指鹿为马 赵高想要叛乱(篡夺秦朝的政权),恐怕各位大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圈套设法试探。于是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

        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您把鹿说成是马。”问身边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伤(或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

        以后,大臣们都畏惧赵高。 直言不讳 公元383年,东晋军在淝水之战大败前秦军,孝武帝命刘波坐镇北方。

        刘波身患重病,估计不久就要离开人世,已经无能为力了。他上一道奏疏,直言不讳地把自己的情况与治国建议讲出来,希望孝武帝重用能人守疆土 疑病乱投医 ·手册名称:寓言故事大全 ·所属著作:中国寓言 ·故事名:疑病乱投医有个人偶感风寒,咳嗽不止,他觉得浑身都不舒服,就去请医生看病。

        医生看了看他那个无精打采的样子,又摸了摸脉,说他是得了蛊(gu)病,如果不抓紧治疗恐怕会丢命。这个人一听吓坏了,连忙拿出许多金子,求医生一定要治好他的病。

        这个医生给他开了治蛊病的药吃,说是这种药可以攻击他的肾脏和肠胃,又会炙烧他的身体和皮肤,因此,吃这种药必须注意禁美味佳肴,否则药物难以奏效。一个月过去了,这个人病情不见好转,反而加重了,除了咳嗽,还有内热外寒,百病发作。

        加上他一个月的禁食,营养不良,身体瘦弱疲惫,真的像一个患蛊病的人了。无奈,他又请来另一个医生为他治病。

        这个医生检查了他的各种症状,诊断他患的是内热病,于是又给他寒药吃。这次,他又花去许多金子。

        他吃过医生给他开的寒药,结果弄得他每天早晨呕吐,晚上腹泻,痛苦不堪。休谈禁食美味佳肴,这次连饭都不能吃了。

        他心里非常害怕,这样下去恐怕真的保不住命了。于是,他又反过来改服热药,谁知这样一来,他又出现全身浮肿,到处长痈长疖生疮,搞得他头晕目眩,真个浑身是病,一天到晚叫苦不迭。

        他又拿出钱财,第三次请来一个医生。这个医生见他满身是病,真不知从何医起,结果是越医病越重了。

        后来,邻居的长辈们见他形容憔悴,病症奇特杂乱,于是开导他说:“这都是庸医害人、你胡乱吃药的结果。其实你本没什么大不了的病。

        人的生命,本以元气为主,再辅之以一日三餐正常的饮食。而你呢,天天吃这药喝那药,千百种药毒搅乱了你的体内正常秩序,结果既损害了你的身体,又阻断了饮食的营养供给,所以肯定会百病齐出。

        我看你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安定思想,首先休息好身体,再辞谢医生,放弃药物,恢复营养,多吃你喜爱的食物,这样,你的元气就会慢慢在体内恢复,身体一天天强壮起来,自然而然吃东西便觉有滋味了。一天三餐饭,便是最好的药,你不妨照我说的去做,保证有效。”

        这个人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按照老人所说的去做了,仅仅只一个月,果然身上的各种病症就消除了,身体又恢复了原样。其实生活中往往就是这样,越疑心自己有这病那病,就越觉得果真有病,结果乱投医、瞎吃药,把个没病的身体搞得到处是病。

        处理问题也是一样,如不从实际出发,仅凭想当然就去东一鎯头西一棒子地瞎来一气,结果问题必然会越来越严重,事情越办越糟糕。 3.钱神自白 ·手册名称:寓言故事大全 ·所属著作:中国寓言 ·故事名称:钱神自白 ·来源:网络有一位尊神,脸色殷红,眼睛方正,圆圆的脸上刺了一些符号,站在大道中间,热气冲天却又夹着一些臭味。

        许多人围在他四周叩拜,祈求得十分诚恳恭敬,也有些人站在一旁观望叹息,既不以为然又舍不得离开。 “这是什么神呢?居然如此不可一世?你到底有哪些功绩?”有人发出了疑问。

        神听到后,傲慢地摆开了:“说到我的功绩嘛,可说是恩泽四海,无可 *** 。如果不是我,天。

5. 四字成语大全及解释50个

        1.祸起萧墙: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2.积重难返 : 指长期形成的不良风俗、习惯不易改变

        3.集腋成裘:狐狸腋下的皮虽然很少,但是聚集起来就能缝成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

        4.计日程功:可以数着日子计算进度,形容数着日子算进度,形容在较短期间就可以成功。

        5.济济一堂 : 形容许多有才能的人聚在一起。

        6.间不容发: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

        7.见仁见智: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的看法。

        8.见贤思齐:见到好的,优秀的,就向其学习,向其看齐。

        9.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10.矫枉过正 : 纠正偏差做得过了头

        11.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

        12.噤若寒蝉:形容不敢作声。

        13.敬谢不敏:谢,推辞;不敏,无能。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婉辞。错用于拒绝别人的要求

        14.久假不归 : 长期借去,不归还。

        15.开卷有益:读书就有收获。开卷,打开书本,借指读书。

        16.恪遵功令:严谨地遵守条令制度。

        17.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18.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中性)。

        19.狼奔豕突:狼和猪东奔西跑。比喻成群的坏人乱窜乱撞。(贬)。

        20.良莠不齐:一群人中有好有坏,侧重于品质。不用于水平、成绩等。

        21.临渊羡鱼 : 比喻只有愿望,不去实干,就无济于事。

        22.令人发指:发指,头发竖起来,形容非常愤怒。

        23.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

        24.门可罗雀 : 大门前面可以张网捕雀,形容宾客稀少,十分冷落。

        25.门庭若市 : 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

        26.面目全非 : 事物的样子变得很厉害,贬义.指变得很糟。

        27.目无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十分纯熟的地步。(褒义词)

        28.沐猴而冠 : 沐猴戴帽子,装成人的样子。比喻装扮得像个人物,而实际并不像。

        29.暮鼓晨钟 : 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30.南辕北辙 : 形容行动和目的相反。

        31.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车子却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32.泥沙俱下 : 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

        33.抛砖引玉: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34.蓬荜生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自己家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十分光荣。

        35.披肝沥胆:比喻开诚相见,也比喻极尽忠诚。

        36.披沙拣金:比喻从大量的事物中选择精华。

        37.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38.期期艾艾 : 口吃.不理解为懦弱犹豫等。

        39.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忧虑。

        40.前事不忘 : 后世之师 指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41.黔驴技穷:比喻仅有的一点伎俩也用完了(贬)。

        42.罄竹难书: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比喻事实(罪恶)很多,难以说完。

        43.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 无缺。

        44.虎视眈眈: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

        45.怙恶不悛:一贯作恶,不肯悔改。

        46.涣然冰释:嫌隙、误会消除。

        47.荒诞不经:不经,不正常的。虚妄离奇,不合正理。

        48.黄粱一梦:比喻想要实现的好事落得一场空。也说黄粱美梦,一枕黄粱。

        49.讳莫如深:紧紧隐瞒。

        50.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成语(chengyu,idioms)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

6. 励志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大全 寓意及意思 出自哪里

        闻鸡起舞 《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

        ’因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

        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白手起家 一切靠自己艰苦奋斗,创立了一番事业。

        卷土重来 人马奔跑时卷起的尘土。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重图恢复。

        晨钟暮鼓 古代佛寺中晨敲钟,暮击鼓以报时,用以使人惊悟的言论。 破釜沉舟 比喻行事果决,抱持著只往前看而不回头的决心。

        投笔从戎 《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从戎:从军,参军。扔掉笔去参军。

        指文人从军 金石为开 汉·刘向《新序·杂事四》:“熊渠子见其诚心,而金石为之开,况人心乎?”金石:金属和石头,比喻最坚硬的东西。连金石都被打开了。

        形容一个人心诚志坚,力量无穷。 勤能补拙 宋·邵雍《弄笔吟》:“弄假像真终是假,将勤补拙总轮勤。”

        勤奋能够弥补不足。 人定胜天 比喻人力可以战胜自然。

        有志竟成 有坚定的志向,只要努力从事,一定可以成功的意思。 良药苦口 能治病的好药,味苦难吃。

        比喻直言劝戒批评的话,虽然听起来不舒服,但对人却是有益的。 悬梁刺股 形容刻苦学习。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

        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问心无愧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二回:“就是将来外面有点风声,好在这钱不是老爷自己得的,自可以问心无愧。”

        问心:问问自己。扪心自问,毫无愧色。

        志在四方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五回:“妾闻‘男子志在四方’。君壮年不出图仕,乃区区守妻子坐困乎?” 四方:天下。

        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磨杵作针 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

        将铁棒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一)铁杵磨针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二)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三)盲人摸象

       据古代印度佛经中讲,古时印度有一个小国,国王名叫镜面王。他信奉释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诵经,十分虔诚。可是,国内当时流行着很多神教巫道,多数臣民被它们的说教所迷惑,人心混乱,是非不明,很不利于国家的治理。镜面王很想让其臣民们都归依佛教,于是就想出了一个主意:用盲人摸象的现身说法教育诱导他们。镜面王吩咐侍臣说:“你找一些完全失明的盲人到王城来。”使者很快就凑集了一群盲人,带领他们来到王宫。

       使者走进宫殿向镜面王禀报说:“大王,您吩咐找的盲人现已带到殿前。”镜面王说:“你明天一早带领盲人们到象苑去,让他们每人只能触摸大象身体的一个部位,然后马上带他们来王宫前广场。”

       第二天上午,镜面王召集所有的大臣和数万平民聚集在王宫前的广场上,沸沸扬扬的人们交头接耳,谁也不知道国王将要宣布什么重大的事情。不一会,使者领着盲人们来到了镜面王的高座前,广场上的人们顿时安静了下来。镜面王向盲人们问道:“你们都摸到大象了吗?”盲人们齐声回答说:“我摸到大象了!”镜面王又说:“你们每个人都讲述一下大象是什么模样的!”摸到大象腿的盲人首先站出来说:“禀告圣明的国君,大象就像一只盛漆的大圆桶。”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说:“大王,大象应该像一把扫帚。”摸到大象腹部的盲人说:“大王,大象确实像大鼓。”随后,摸到大象头部的说大象像大勺子,摸到大象牙的说大象像牛角,摸到大象尾巴后部的说大象像棍杖,摸到大象耳朵的则说大象犹如簸箕。最后,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说:“圣明的大王,大象实在像一根粗绳索。”一群盲人分成了几伙,吵吵嚷嚷,争论不休,都说自己正确而别人说的不对。他们又纷纷到镜面王前争辩说:“大王!大象的模样确实像我说的那样!”这时,在场的臣民见此都大笑不止,镜面王也意味深长地看着众人笑了起来。

       (四)守株待兔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好了,今天关于“中国4个成语故事”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中国4个成语故事”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